? 在當今電子設備日益小型化、高性能化的趨勢下,熱管理已成為電子行業面臨的關鍵挑戰之一。為了有效地將熱量從熱源傳導至散熱裝置,熱界面材料(TIMs)的作用至關重要。在眾多的熱界面材料中,導熱填料的選擇對材料的熱傳導性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六方片狀氮化硼(h-BN)和球形氮化鋁(AlN)作為兩種高性能的導熱填料,它們在熱界面材料中的應用各自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和特點,為電子產品的熱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以下是六方片狀氮化硼和球形氮化鋁在導熱填料熱界面材料應用中的比較分析。晶體結構:球形氮化鋁(AlN):氮化鋁具有立方晶系結構,其晶格結構緊密,有利于聲子的傳遞,從而具有很高的熱導率。
?
六方片狀氮化硼(h-BN):氮化硼具有六方晶系結構,其層狀結構使得熱傳導主要沿著層面進行,層間的范德華力較弱,可能導致層間熱傳導效率較低。
?
熱導率:球形氮化鋁:氮化鋁的熱導率通常在280-320 W/m·K范圍內,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導熱材料。六方片狀氮化硼:氮化硼的熱導率在理論上是較高的,單晶體氮化硼的熱導率可以達到1000 W/m·K以上,但實際應用中的多晶或粉末狀氮化硼的熱導率通常會低于這個值,大約在300-600 W/m·K之間。 六方片狀氮化硼(h-BN)的優缺點:優點:高平面熱導率:六方片狀氮化硼具有非常高的平面內熱導率,可達1000-1500 W/m·K,有利于在熱界面材料中形成有效的導熱網絡。電絕緣性:氮化硼是良好的電絕緣材料,適合用于電子產品的熱管理。化學穩定性:在高溫和腐蝕性環境中保持穩定,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層狀結構:片狀結構有助于在熱界面材料中形成層狀導熱路徑,提高整體熱導率。缺點:各向異性:六方片狀氮化硼的熱導率具有顯著的各向異性,垂直于平面方向的熱導率遠低于平面內熱導率。分散性:由于其片狀結構,六方氮化硼在基體材料中的分散可能較為困難,需要特殊的處理技術。成本:高品質的六方片狀氮化硼生產成本較高。機械性能:氮化硼的機械強度相對較低,可能會影響熱界面材料的整體機械性能。球形氮化鋁(AlN)的優缺點:優點:較好的熱導率:球形氮化鋁的熱導率在200-320 W/m·K之間,是一種有效的熱傳導材料。電絕緣性:氮化鋁同樣具有良好的電絕緣性,適合用于電子產品的熱管理。球形粒子:球形粒子在基體材料中易于分散,有助于形成均勻的熱界面材料。機械強度:球形氮化鋁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可以提高熱界面材料的耐用性。缺點:熱導率各向同性:與六方片狀氮化硼相比,球形氮化鋁的熱導率在各個方向上較為均勻,可能不如片狀氮化硼在特定方向上的熱導率高。熱膨脹系數不匹配:球形氮化鋁的熱膨脹系數與一些基體材料可能不匹配,可能導致熱界面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應力。成本:雖然成本相對較低,但高質量球形氮化鋁的成本仍然較高。環境敏感性:在高溫和高濕環境下,氮化鋁可能會發生水解,影響其穩定性和使用壽命。填料形狀對熱傳導的影響:球形氮化鋁:球形顆粒在聚合物基體中更容易形成緊密堆積,減少了填料之間的空隙,從而降低了熱阻,提高了整體熱導率。六方片狀氮化硼:片狀結構在形成導熱網絡時可能會出現層間滑動,導致熱阻增加,但片狀填料在形成有效的導熱路徑方面也有其優勢。界面熱阻:球形氮化鋁:球形顆粒與基體之間的界面熱阻相對較低,因為球形顆粒的表面積與體積比較小,接觸面積較大。六方片狀氮化硼:片狀填料與基體之間的界面熱阻可能較高,因為片狀結構的表面積與體積比較大,且層間界面可能成為熱傳導的瓶頸。加工與應用:球形氮化鋁:由于其良好的流動性,球形氮化鋁更容易在聚合物中均勻分散,有利于提高復合材料的導熱性和機械性能。六方片狀氮化硼:片狀結構在提高材料剛性和強度方面可能更有優勢,但在導熱性能方面可能不如球形氮化鋁。 氮化硼和氮化鋁作為導熱填料在熱界面材料中的應用各有優勢。氮化硼在特定方向上的高熱導率和電絕緣性是其主要優勢,但其成本和加工性是限制因素。氮化鋁則在熱導率、機械強度和加工性方面表現良好,但其熱導率的各向同性可能不如氮化硼在某些應用中的性能。因此,在選擇導熱填料時,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需求、成本預算和技術要求來做出決策。
東超新材在氧化鋁、硅微粉、氫氧化鋁、氮化鋁、氮化硼等粉體的研究上擁有超過10年的豐富經驗。公司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產品研發和推薦,同時提供專業的售前售后支持及分析測試服務,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功能性粉體解決方案。?